蒙古族男人的游戏作者:小财主 博克是蒙古族男人的三技能之一,是力与智慧和品德的较量。博克摔跤也叫蒙古式摔跤,自古以来就是蒙古族人民极为热爱的体育竞技项目。在古代,它不仅是男子汉三技之一(摔跤、赛马、射箭),而且是选择勇士将才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那达慕大会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 博克手脖子上的漂亮的项圈,是他取得冠军多少的象征,蒙古族称他们为“阿布尔古”搏克手。新手或没有得冠军的搏克手的脖子上是没有项圈的。博克摔跤不是简单的力的较量,是有规则和约束的,每个摔跤技法都有特定的名字,总和起来在蒙语里叫“么和”。 优秀的摔跤手在草原上广受牧民的尊重和爱戴。这里说的优秀不止是力量和智慧,而是摔跤手的竞技品德。 摔跤手的衣着非常讲究,上衣是用纯牛皮做的,便于摔跤时对方抓牢。裤子是宽大的百褶裤,膝盖处有各种花纹,极其漂亮。 正规的摔跤比赛都用长调的“邀请歌”请摔跤手出场的。博克们进场后集体跳跃亮相,那跳跃的美丽姿势蒙古族称之为雄鹰展翅。草原人们称呼搏克手为我们的雄鹰。一方被摔倒后一轮摔跤结束,双方都跳跃着向观众致意后才可退去,这是博克的礼节。 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独特的服装、规则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摔跤服用蒙古语叫做 “昭德格”。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其坎肩多用香牛皮或鹿皮、驼皮制作,皮坎肩上有镶包,亦称泡钉,以铜或银制作,便于对方抓紧。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不同地区的摔跤手图案不同。摔跤手身着的套裤用十五、六尺长的白绸子或各色绸料做成,宽大多褶,裤套前面双膝部位绣有别致的图案,呈孔雀羽形、火形、吉祥图形,底色鲜艳,图呈五彩。其足蹬马靴,腰缠一宽皮带或绸腰带,著名的摔跤手的脖子上缀有各色彩条-----“江嘎”,这是摔跤手在比赛时获奖的标志。参加比赛的摔跤手必须是2的某次乘方数,比赛胜负采取单淘汰法。 蒙古族摔跤技巧很多,可以用捉、拉、扯、推、压等十三个基本技巧演变出一百多个动作。可互捉对方肩膀,也可互相搂腰,还可以钻入对方的腋下进攻,可抓摔跤衣、腰带、裤带等。蒙古族摔跤的最大特点是不许抱腿。其规则还有不准打脸;不准突然从后背把人拉倒,触及眼睛和耳朵;不许拉头发、踢肚子或膝部以上的任何部位。摔跤的场面宏阔、壮观。会场中画一圆圈,中铺沙土为角力场所,分为东西两组,各衣甲胄式不同颜色之短衣。在各组中,或先由两单人入场,跳舞而入,向观者行专敬礼后,开始争斗,以压倒征服对手者为胜,或东西相同之数组,同时入场争斗;其被压倒者由胜者扶起,表示敬意与歉意。 蒙古族的竞技摔跤习俗可以追溯得很遥远。成吉思汗的忠实将领别勒古台、木华黎曾是著名的摔跤手。古时竞雄,胜败关乎的不仅是个人的荣耀,而是部落的安危存亡,因此摔跤手往往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