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仆寺旗旅游网
信誉保证
旅游品牌
方便快捷
优质服务

草原之舟

作者:现小财主

勒勒车,又称"哈尔沁车"、"辘辘车"、"罗罗车""牛牛车",牧人赶车吆喝牲口的声音“勒勒”而得名。勒勒车为蒙古式牛车,是蒙古民族使用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勒勒车通常主要以草原上常见的桦木为原料,车轴、车轮、车瓦、辐条、轮心、车辕、车架,都用桦木做成,也有用松木柳木榆木、柞木、樟木等。桦木质地坚硬,耐磕碰,车体又轻,着水受潮不易变形,适宜在草原、沙滩上通行。勒勒车整个不用铁件,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修理。它的特点是车身小,双轮大。勒勒车车轮高大是因为牧区冬天雪深过膝,夏季草深,沼泽地多,轻便灵活、车轮大的勒勒车,无论是牧草繁茂的草场,积雪深厚的雪野,还是泥泞的沼泽或者崎岖的坡道,都能够顺利通行,因此被牧人誉为"草上飞"。这种车除了搬运毡房、物资、生活用水外,战时还常用作驮运军队辎重的战车。

牧民们牧场迁移、婚丧嫁娶,运输生活日用品、赶那达慕大会等等多离不开它。不管是古代还是近代,勒勒车队首尾串联,一人可驾驭三、五辆,甚至十余辆,故有"草原列车"之称。最前面的叫"忙豁仑",为了不使车队走散,每头牛的犄角都用绳子相联,最后一辆车拴有大铃铛,钉铛钉铛地响,以便使最前面的车能够听到。过去,勒勒车是牧民必备的家当。

由于游牧民族迁徙不定,车子成为其交通必需。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早就有造车用车之习俗。凿刻在乌拉特中旗几公海勒斯太山崖上有多幅车子的岩画。据有关学者考证:"其式样与北魏车型很相似,为双辕双轮,车厢上有毡帐,可以乘坐或居住。"

勒勒车的起源已经无法确考。早在秦汉之际,匈奴人就懂得造车。勒勒车有记载的起源可上溯到《汉书》所记载的"辕辐"。南北朝时期,鲜卑、柔然铁勒(又叫敕勒)等族,造车技术已经相当高超。北朝时的铁勒人就以造车闻名,他们造的车"车轮高大,辐数至多"(《汉书》),很适应草原环境,正因为如此,被史书上称为"高车人"。辽代,蒙古族造车技术已经很发达,并且广泛用于游牧生活中。

历史上,我国北方游牧民族较多,大都擅长骑马征战,军民合为一体。由于勒勒车在雪地和深草中行走迅速,因而时常作为战车在战争中效力。在平时生产生活中,勒勒车主要用于拉水、运送燃料,倒场迁居时,装载蒙古包和其他生活用具和用品。

从秦汉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两千余年中,勒勒车一直是草原牧人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有"草原之舟"之称,在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勒勒车是蒙古族牧民使用的传统交通工具。勒勒车制作技艺并不复杂,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其传承冲击很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勒勒车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摩托车、汽车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除少数偏僻地区还有牧民使用外,草原上已难以见到勒勒车。掌握勒勒车制作技艺的艺人多数已上了年纪,且后继乏人,这项传统技艺亟待抢救和保护。四大草原之一的锡林郭勒草原腹地,仍存有一定数量的勒勒车,种类也比较齐全,具备保护勒勒车制作技艺的条件。同时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勒勒车是牧人企盼牲畜繁殖的福音、它装载着牧民们的幸福和吉祥。在那达慕大会或庙会上交易时,勒勒车的吱吱声带来的是牧人的喜悦;在婚丧喜宴时,亲朋好友坐着装饰得五彩缤纷的勒勒车来祝贺,欢声笑语洒满整个草原。游牧一曲悠远的牧歌,长长的勒勒车队昭示着蒙古人的企盼和幸福。


分享到:
安全出行  安心旅游
阳光价格  明码实价
服务电话  13241707088
周到服务  专属客服
为什么选择来太仆寺旗旅游
放心的服务
优秀的服务标准 开创的保障体系
旅游资讯
攻略指南
精品游记
旅游索引
智慧旅游
放心的价格
具竞争力的价格 无任何隐形费用
常见问题
帮助中心
会员中心
旅行保障
航班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