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前的太仆寺旗作者:小财主 太仆寺旗区域历史上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往复更替的居住地,先后有着匈奴、东胡、蒙古等民族繁衍生活的足迹。 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东胡经常骚扰时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为避免两国战事,燕国经常派人质到东胡。其中比较有名的是一个叫秦开的燕人。随着燕昭王即位,励精图治,燕国国力日益强盛。秦开为将率军北上,击败东胡,退其千里。燕国紧随修长城,在今张家口地区建上谷郡。太仆寺旗地区归属上谷郡北境。 汉武帝时期,大败匈奴后,迁乌桓于上谷郡外,设护乌桓校尉,太仆寺旗地区是为乌桓辖地。东胡被匈奴击败后分为两支,一为乌桓、一为鲜卑。天汉二年汉将李陵兵败后投降匈奴。后因其击退了乌桓,被封匈奴右校王,其封地就在太仆寺旗骆驼山镇和正蓝旗黒城子一带,他在封地境内用土石修筑一高台,名为望乡台,也称思乡台,后人称李陵台。 东汉建武二十年前后,匈奴遭遇连年旱蝗灾害,实力大减。永元三年东汉大大破北匈奴,迫其西迁,东胡的后人鲜卑族借机壮大,逐步迁居于匈奴故地,太仆寺旗成为鲜卑人游牧地。 永初元年鲜卑人在上谷郡通市,与东汉进行贸易,使太仆寺旗一带早已存在的古商道进一步得到了疏通和完善。 公元552年,游牧于金山(阿尔泰山)的突厥人在土门可汗的率领下推翻柔然王朝,建立了突厥汗国,势力迅速扩展至整个蒙古高原。后来,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 唐贞观三年,大唐元帅李靖统兵大破东突厥,东突厥灭亡,余部臣服于唐朝。东突厥民众仍生活在故地,直到被契丹人取代。在太仆寺旗红旗镇出土的突厥石人,形态自然,造型优美,成为突厥人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唐王朝结束后,耶律阿保机在东北建立契丹王朝,现在的锡林郭勒盟大部为契丹辖区。耶律阿保机开通了以交易青盐为主的古盐道,从大盐泺(东乌珠穆沁旗额吉淖尔盐池)南行过沙地,经狗泺(太仆寺旗幸福乡和沽源县九连城交界处的一块水面)、鸳鸯泊,再下坝至内地。这个狗泺就是宝昌地区最早见诸于史册的称谓。 |